Loading...

爷走了!戏里戏外《大宅门》,恩恩怨怨郭宝昌,真真假假同仁堂

2025-03-22 00:21:45



《大宅门》导演郭宝昌去世。

爷走了!戏里戏外《大宅门》,恩恩怨怨郭宝昌,真真假假同仁堂

一部戏,一辈子,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可以预见的将来,都很难再有这样执著的人,拍这样执著的戏了。

《大宅门》是一个正统知识分子眼中的百年风云。

亦真亦幻,充满传奇。

然而,比《大宅门》更传奇的,是郭宝昌自己。


01


公元1940年8月,在老北京一户姓李的普通工人家,生下一个小孩。

父亲给他取了个寓意美好的名字:保常。

但是,这个名字没能保留任何东西,包括名字本身。

旧社会如何苦难,在保常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他两岁那年,父亲冻死于北京街头。

母亲崔氏一个人拉家带口,无以为继,只好用上了当时穷人最常用的法子:卖儿卖女。

她先是把大女儿卖给了陈家,没得几两银子,很快就花光了。

然后又要卖李保常,托人贩子千挑万挑,总算挑了个好人家——沙城火车站的吴站长。

吴站长毕竟有个肥差,这次得了80大洋。

又是卖儿又是卖女,充当中间商的人贩子赚差价赚上了瘾,回头直接把他母亲也卖了。

卖给宣化开豆腐坊的张家,比沙城还远。

先别管他母亲被卖后的悲惨生活,且说改名姓吴的保常。

父亲死了,母亲不要他了,在这个世界上,如果硬说还有一个亲人,那就是他三姨。

有一天,三姨借足银两,踮着小脚跑几百里来,来把他赎回去了。

可惜的孩子,这下总算苦尽甘来了吧。

然而并没有,三姨赎他回去,不是要养着,而是觉得80大洋卖亏了。

转手,又卖了200大洋,净赚一倍。


02


那么穷苦的年代,谁舍得花200大洋买个孩子?

别忘了在老北京,毕竟曾经天子脚下,有钱人还是有的。

这次买他的人,是同仁堂的掌柜乐达聪乐老爷。

严格来说,也不是乐老爷本人,而是其新娶的太太郭榕。

这郭榕家世生得一般,却不是一般人。

最初,她也是被卖到乐家做丫环的,后来乐老爷看上眼了,想要纳为小妾。

郭榕性子很烈,说:要做就做大房,要娶就明媒正娶!

乐老爷倒也是个爽快人,说娶就娶,管他什么门当户对呢!

那一年,乐老爷70岁,郭榕26岁。

话说,这乐老爷更不一般。

他是百年老店同仁堂乐家第十二代孙,字铎,号镜宇,时任大掌柜乐孟繁(号朴斋的侄子。

乐达聪早年有些不着调,个性十足,乐孟繁说他:你这个辈子,别想吃咱家这碗饭,不是那块料!

谁曾想,乐达聪还偏偏吃定了,他跑到济南创办宏济堂,以生产阿胶闻名。

二十年时间,规模直追同仁堂,位列江北三大名堂之一。

孟繁之后,乐达聪回来接管,成为第十二代掌门人。

这些话,是不是越听越觉得耳熟?

没错,同仁堂就是百草厅,乐氏家族就是《大宅门》里的白氏家族。

乐达聪对标白景琦。

郭榕对标李香秀。

未来的郭宝昌,对标李天意。

这一切,真的都是天意。


03


郭榕为什么要买孩子呢,因为70岁的乐老爷,已经无法孕育后代了。

乐太太想要收养个孩子,乐家希望他从本家子弟中过继,可是她不愿意。

因为无论过继谁家的,将来分家产时,生母和养母都掰扯不清。

干净,直接从外面买一个,省心。

这个幸运儿,就是被二次倒卖的吴保常。

郭榕一开始不敢带进乐府,而是寄养在自己娘家,改名郭保常。

毕竟,侯门深如海,苦娃命不长,还是先在外面栽活了再说。

郭保常12岁那年,奶奶(郭榕的母亲)去世,才被郭榕接到乐老爷跟前。

乐老爷喜欢这个孩子,第三次给他改名,就叫郭宝昌。

在乐家的大宅门里,郭宝昌得到了比较好的生活和教育。

但是他能继承乐家同仁堂的产业吗?

当然不能。

乐老爷和郭榕没有孩子,不代表早先跟别的老婆也没有。

乐家的百年产业,无论如何都不会旁落到外姓手里。

况且,那时候旧社会已经不存在了。

同仁堂已经实现公私合营了。

其第十三代掌门人叫乐松生,也由商从政,变成北京市的头脑人物。

而郭宝昌,则成长为一名普通的文艺青年,并开始着手写一部叫《大浪淘沙》的小说。

那一年,他16岁。

那本小说,后来改名叫《大宅门》。

没错,百年大宅门,其实就是百年同仁堂。

当然,并不只有同仁堂,还有宏济堂、达仁堂、乐仁堂,各种堂。

郭宝昌以乐家为背景,写了白家,但也不完全就是白家。

白景琦不等于同乐达聪,李香秀不等同于郭榕,李天意也不等同于郭宝昌。

不过有一点,倒是很像的。

那就是养母和养子的关系。

戏里不太好,戏外也很微妙。

郭宝昌的生母崔氏,在宣化张家不堪其苦,偷偷逃跑,后来又改嫁给一个姓王的饲养员,日子过得清苦。

长大后的郭宝昌,又辗转找到了自己的生母。

终究,血浓于水。

而这,却得罪了养母郭榕。

郭榕念及郭宝昌原生家庭的种种,生气地骂他是一只喂不熟的狼。

至死,都没有原谅。


MK体育恩波利合作伙伴

04


世事浮沉,难论对错。

生母的遗弃,养母的记恨,对郭宝昌来说,都还不是最痛心的事。

从1956年开始,郭宝昌开始动笔,写家族小说《大宅门》。

1959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又转而将尚未写完的《大宅门》改成剧本。

不幸的是,在那个动乱年代,郭宝昌被打倒了,《大宅门》也被没收了,理由是为资本家立传。

这是《大宅门》第一次被毁。

那时的名字还叫《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谁是英雄?

郭宝昌犯了立场性错误,然后就是劳改,甚至还判了无期。

可是郭宝昌根本不在乎,劳改之余,继续偷偷重写。

后来被红卫兵发现,这家伙真是冥顽不灵,干脆,一把火烧掉。

这是《大宅门》第二次被毁。

没收吧,烧毁吧,只要我还有手,就继续重写。

1969年,在张家口接受劳动改造的郭宝昌,第三次重写《大宅门》。

后来,随着不堪十年的结束,郭宝昌终于得到平反,可以正常写作,也可以正常娶妻生子了。

1980年,妻子闹着要与他离婚时,又一把火烧了他未完成的所有手稿。

这是《大宅门》第三次被毁。

那时的郭宝昌已经年过40,也开始步入导演行业了。

他一边拍电影,一边回到从前生活过的老宅,继续寻找灵感,他还要再写《大宅门》。

这是他毕生的纠缠,写不完,死不瞑目。

倏忽十来年间,他导演的作品不断获奖,名气不断增大。

在他的提携之下,张艺谋、陈凯歌等一众年轻导演也逐渐成长起来。

而他内心深处,最割舍不下的,仍然是那部《大宅门》。

1994年底,54岁的郭宝昌抛开一切,闭门谢客,又一次重写《大宅门》。

这次的写作很顺利,也没有人再敢烧他的稿子。

可是写完之后的拍摄,却更不顺利。


05


1995年,郭宝昌40年呕心沥血之作《大宅门》终于开始拍摄,一生的梦想,眼看就要变成现实。

然而,现实很残酷。

刚刚开拍了三集,就拍不下去了。

投资方不信任郭宝昌的能力,屡屡发生矛盾,甚至想要换导演。

《大宅门》可是郭宝昌的命啊,换了他,还怎么拍?

不光他不同意,主演陈宝国等人也不同意。

既然如此,那道不同不相为谋,投资方一拍屁股,撤资了。

没有资金,再好的戏也拍不出来。

这一搁浅,就是四五年,郭宝昌还背上了300多万外债。

此后几年里,他到处借钱,到处求人,幸在陈宝国还一直等着他。

陈宝国说:我三年不再接戏,你随时找我,我随时进组。

直到2000年,央视决定投资,郭宝昌重新拉起队伍,才有了创造播放奇迹的《大宅门》。

电视剧火了之后,郭宝昌于2013年,又奉献了话剧版《大宅门》,再后来,还有京剧版。

2020年,80岁高龄的郭宝昌继续自己的最后一个心愿:重新修改小说版《大宅门》。

2023年10月11日,传奇导演郭宝昌驾鹤西去,彼时,《大宅门》小说才刚刚定稿。

他的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宝爷,一路走好!

天堂里仍有大宅门。


明星、名人、名利场;

猎奇、八卦、说书坊。

关注“蒙羽其艺”,给你新鲜好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正月初三,记得吃1样,忌2事,做1事,遵循传统,财旺福多家安宁
正月初三,记得吃1样,忌2事,做1事,遵循传统,财旺福多家安宁

正月初三:传统习俗中的智慧之光与深情祈愿在热闹非凡的春节假期里,正月初三以它独有的韵味,将喜庆与神秘巧妙融合。这一天,不仅是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时刻,更是传统习俗的璀璨交汇点,每一个细节...

现场丨从青山绿水到摇滚猫王,中国冰舞王诗玥_柳鑫宇太美了
现场丨从青山绿水到摇滚猫王,中国冰舞王诗玥_柳鑫宇太美了

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马作宇 发自北京2月4日,在花样滑冰团体冰舞韵律舞比赛中,中国选手王诗玥/柳鑫宇表现出色,拿到74.66分,创造赛季最高分,帮助中国队整体排名提高一位,暂列第五。王诗玥/柳鑫宇...